內容來自YAHOO新聞
留守兒童不孤單 中國鄉村圖書館運動MOMO購物網
中國環境調查系列報導之六作者:林吉洋
故事必須從2015年6月9日貴州畢節市的留守兒童[註1]四兄妹自殺事件說起……中國法定兒童節過後一週,貴州省畢節市一處山村的留守兒童四兄妹喝下農藥自殺,最大的哥哥叫小剛才滿14歲,最小的妹妹5歲。
鄰居聽見墜落的聲響出外查看,最小的妹妹還有些意識扶著二樓欄杆,搖搖晃晃地喊著哥哥。哥哥已經墜樓死亡,地上沒有血跡,但嘴裡流出一小攤白色液體。強國底下 脆弱的留守兒童
這是貴州典型山村,父親長年在外打工,跟太太離異後帶不上,只得讓孩子回到山裡相依為命。年初以來,四兄妹一個接著一個不去上學,學校來找過幾次以後索性不管,親戚也不大過問,四兄妹就這樣淡出村人的視線,離群索居。
家裡面還有一堆玉米稈、灶上掛著一大塊煙燻豬腿、大哥保管的銀行卡裡還有父親定時的匯款,是什麼原因讓四兄妹決心赴死?留守兒童自殺事件震撼整個中國社會,各種媒體開始討論四兄妹的心理狀態?
手機微信裡的公眾號不停的傳播各種有關事件的評論。人們在悲傷而且憤怒的質問「是什麼樣的社會?會讓四個孩子對生活失去希望,決心一死獲得解脫?」
一篇評論直切問題核心:「習近平總書記的『中國夢』要如何安置留守童年?」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華麗轉身,一昧的誇耀經濟發展國力富強,被戶籍政策強迫分割在城鄉兩端的還有6000萬留守兒童。他們經常性的獨居、住校在很少的關懷下被迫以集中管理、在缺乏關愛下成長,強國披風背後是脆弱的社會底層,充斥著絕望與麻痺。2013年的暑假,筆者跟著中國的支教組織TFC(Teach future china)的培訓到訪貴州畢節市威寧縣的苗族山村。同行的小學校長說,貧困的山村「越窮越生,越生越窮」,讓我印象深刻。攝影:林吉洋
廣東女孩返鄉 開設圖書館珠珠是個豪爽率真的大女孩,她說幹就幹的性格 讓她在毫無資源下開展圖書館的運作? 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卻也終究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攝影:林吉洋
同一個時間點,我的旅程剛剛離開廣東汕頭邊上的惠來縣覽表村,來此是為了探訪珠珠。
珠珠在2014年初決定離開北京工友之家,回到南方沿海的故鄉做點事情,她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設一所「鄉村圖書館」[註2]。
她透過當地高校的學生協助,發起了捐募書籍的活動,一開始完全靠著自己微薄的存款租下空屋、啟動圖書館的運作。珠珠率真大膽的個人行動,陸續吸引一些公益圈友人的響應。先是一些個人的捐款,後來也有一些基金會主動找上門來,以「信任資金」[註3]的方式,資助珠珠的鄉村圖書館運動。
「我希望我可以為留守的青少年做點事情,我希望他們不要太早外出務工,至少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珠珠說。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問。
珠珠家裡面有六個孩子,她是最大的一個,15歲便跟著鄉人來到深圳謊報年紀打工。打工的生活一開始逍遙愜意,賺多少錢花多少錢都任憑自己隨心所欲,繁華的深圳總是有數不盡的新鮮玩意。
幾年之後,枯燥的工廠作息管理、朋友呼朋引伴的夜生活都不再讓她感到快樂,慢慢取而代之是一種無邊無際的飄渺孤獨,她開始懷念故鄉樸實的生活與學校,甚至起了再度讀書的念頭。
2010年珠珠接觸了專門扶助工友的組織──工友之家,並且在負責人孫恒的邀請下,參與第二屆工人大學的培訓,一年的培訓後她留在北京繼續參與工友之家的工作,直到2014年回到故鄉。
珠珠感慨的說,南方人孩子生得多家庭壓力大,特別是沿海地區,因為離深圳不遠,所以外出打工便很早流行起來,加上家庭跟學校都是打罵教育,學生一碰上問題,就選擇離家打工,學也不上。外出打工的早,工作吃了虧也不敢說,早戀、性教育缺乏,男孩子一出去就容易拉幫結派,因此導致問題叢生。一位廣州的打工青年,他放在口袋深藏的手,手腕以下已經被工廠機台碾斷,雇主卻只塞了兩萬塊錢,就打發掉他。攝影:林吉洋
現在珠珠一方面開設「覽表圖書室」,另一方面則是開始在鄰近小學擔任輔導課老師,協助學校推動「性教育」及問題學生的輔導工作。因為小學的課程跟圖書館無法兼顧,於是便找來工人大學時期的同窗「小崔」擔任圖書館館員。
河南小崔 帶孩子實踐公益
一聊之下,發現來自河南的小崔故事也很精彩。1987年次的小崔帶著不滿一歲的孩子,從北方來到南方的沿海村落,繼續走上驗證公益夢想的道路。攝影:林吉洋
小崔說北方人孩子少,比較疼。小崔18歲中專畢業才離家,畢業前學校先收了學生不少介紹費安排工作,不給還扣留著畢業證書,不得已按照學校安排到了蘇州工廠實習。
離開蘇州先是到了青島,在青島期間蘇州工友之家的朋友通知,北京工友之家開了個工人大學培訓班,她抱著進修學習技能的想法再到了北京工友之家。半年的培訓之後,她先是到了西安的工友團體實習,然而她對於NGO抱持的公益想法實在無法承擔,最後逃開了。
「那時候想不通就崩潰了。」小崔說。「公益的理想實在太好了!好到自己怕不能堅持,很多人不會理解,家人也不能理解,就是反對你。」
「哪有工作不是為了賺錢,心裡面實在糾結。」於是小崔就從西安的工友團體逃開了。回到河南,小崔又在鄭州打工了一陣子,然後在家人介紹下結婚,婚後很快的生了小孩,孩子的父親再度前往東北務工。但是小崔心底還是很不踏實,左思右想,又過了半年……
兩個月前看到昔日工大(工人大學)的同學珠珠在微信圈裡面發訊息徵求圖書館員,小崔自告奮勇報了名。「帶著孩子,工作也不容易找,但那時候就想離開家裡。珠珠說沒錢請人,我說只要供我跟孩子吃住就行了。」
「只要能離開家,哪兒都行~」小崔強調了一句。
「帶著不滿一歲的孩子出來,你娘家跟夫家不急嗎?」我問。「我出來之後有打過電話告訴她們。」小崔撇下這句便不再多說……為小崔跟孩子們拍完這張照片過兩天,小崔即將啟程回到河南? 孩子們非常不捨,他們似乎已經知道小崔這趟回去不知再見面是何時。攝影:林吉洋
小崔應該是帶著孩子偷跑出來的,出來之後夫家跟娘家的親戚急著要找人。他們沒想到,小崔帶著孩子從河南,跑到將近2000公里外的南方沿海。
小崔是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完全不懂潮汕話,語言不通在村子裡鬧了不少笑話。但是當地的孩子特別喜歡她,女信用貸款生經常小小聲聲地跟她說些秘密,調皮倔強的小男生在圖書館裡面也得服服貼貼地看書、守秩序,幫忙看著孩子。
打工漂泊的日子像是當前一整個世代中國青年人的命運,他們沒有令人羨慕的城市戶口,成績也不夠上高校,於是只能藉由著打工離開農村。某個意義上來說,小崔選擇離家,再次的逃開了命運。
小崔希望能夠將在「鄉村圖書館」的營運模式學習起來,回到河南自己試著做做看。鄉村圖書館 安放童年的避風港
珠珠提到鄉村常見的現象,很多孩子在學校的考試教育下得不到成就感、只好抵制老師教學,回到家庭、家長的經濟壓力往往轉化為對孩子的否定與打罵教育。表現在外在就是喜歡打架、群體聚眾玩樂、穩定性差注意力無法集中。
因此鄉村圖書館運動是為了創造一個在學校跟家庭之外的緩衝空間,很多孩子一來到圖書館很容易就能情緒放下,看書或者鬆的聊天,圖書館對它們來說是個出口,也是一個能夠信任地交流情感的空間。女孩們圍著小崔,分享一天的生活喜怒哀樂。攝影:林吉洋
珠珠說,鄉下孩子多,經常變成「灰姑娘」不被重視,在鄉村圖書館跟小崔、珠珠分享生活的瑣事,卻得到更多的溫情與陪伴。但是珠珠也強調,鄉村圖書館只能陪伴,不能取代父母的管教,
我們在村子裡面散步時,曾經看見兩個孩子像是鬥牛一樣,漲紅著臉相互仇視揪著對方的領子、不時揮拳扭打,只有一個人在旁邊勸架,其他旁邊的孩子則是站在一旁冷眼旁觀。然而在圖書館,我看到圖書館裡面的孩子,安靜的翻閱自己的書,或者跟大人們輕聲細語的談心……
我在想,或許孩子只是需要一個願意傾聽包容他們的空間,在這裡沒有排斥、沒有人責罵、只有安安靜靜的小書房,可以靜靜的坐著看書,這裡提供孩子們一個一個向上提昇的力量,一個有希望的未來。
幸福的鄉村圖書館
以前聽過公益組織──「立人鄉村圖書館」的朋友說,鄉村圖書館運動推廣的是「公益思想」,他們認為現代的中國並不窮,欠缺的是思想與熱忱。要澆灌給下一代的是希望、一種正向提昇人格與獨立思考能力的素養。
很可惜,公益組織創辦的「立人鄉村圖書館」由於標榜的思想被當權者認為別有政治意圖,而在去年先後被政府關停23所分館。
然而鄉村的圖書館運動並未就此熄滅,一些希望的種子仍然在人們心中種下,越來越多的鄉村圖書館運動在鄉間散佈,他們希望透過陪伴孩子度過留守的孤獨童年,他們希望農村的孩子也能透過閱讀來認識世界,因為有一種正向、溫柔的力量,讓孩子相信大人、對困頓的生活重拾信心。[註1] 留守兒童指由於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鄉或寄宿在親戚家中,長期與父母過著分開居住、生活的兒童。?[註2] 鄉村圖書館類似台灣偏鄉書屋,陪伴孩子提供照顧,讓孩子三餐有繼,放學後不四處遊蕩,有人輔導課業。??[註3] 信任資金指不需事先以計劃書申請、不需要繁瑣核銷制度的資金,資金用途不需要審核、事後報備,這是基金會專門針對「緊急需求」或對於機構有著極高度信任而提供援助的資金。
?
【相關文章】
-環境教育資源帶著走 偏鄉學童愛上「行動科教館」
-中國都市化迅速 2030年六成人口住在都市
-中國近9成農村環境失治 將加強南水北調沿線整治
View the discussion thread.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留守兒童不孤單-中國鄉村圖書館運動-034403578.html
69D7EF294886C8F0
留言列表